二.銷售預估機制
完整的銷售預估機制分為六大部分(1).市場部門全年度銷售預估.(2).業務部門全年度目標設定.(3).采購部門物料及包材采購流程.(4).生產部門生產排程及儲運管理.(5).財務部門財務檢查.(6)主管部門最后確定.
(1).市場部門全年度銷售預估,市場部門應于今年7月份提出明年全年度的銷售產品品項計劃,銷售品項計劃包括舊產品及新產品,銷售預估將產品品項細分到月份,計劃完成后將全年度的銷售品項預估提交最高主管,經最高主管同意后轉給業務部門作為全年度銷售目標設定的依據,9月份時市場部門與業務部門協調后統一板本定案,往后市場部門每三個月修正市場部門的銷售預估一次,也就是年度營運銷售目標修正.
(2).業務部門全年度目標設定,業務部門依照市場部門全年度銷售預估,設定全年度的銷售目標,經雙方協調后修正全年度的銷售目標及全年度銷售預估,這一個板本必須經企業最高主管認可方可定案10月份提出,業務部門每月固定時間提前2至3個月提交實際的銷售預估(第一次銷售預估),1至2個月前作銷售預估修正(第二次銷售預估),第二次銷售預估為最后定案版不可再作修改.
新產品的銷售預估前6個月由市場部門作預估,以市場部門的銷售預估作為生產依據,業務部門只要提出首次鋪貨的需要量即可,從第7個月開始由業務部門作正常銷售預估程序預估新產品銷售預估.
業務部門的第一次銷售預估應該在什么時間提出與備料及生產過程有直接關系,銷售預估是越接任銷售時間提出是越準確,不過要以生產過程作為主要考慮因素,第二次銷售預估修正必須以周來細分預估量,進口原料或產品要3個月的提前時間2個月的修正時間,國內原料國內生產要2個月提前時間及1個月修正時間,緊急要貨必須有配合條件才能生產,有原物料,包材,人力及生產線空檔時才能生產緊急要貨的數量.
標準生產流程圖
圖片2http://www.0722app.com 全球通塑管供應專家
A. 采購人員對供貨商下單采購采購原物料及包材開始到采購原物料及包材全部到位,檢驗合格可以開始生產,以采購到位時間最長的品項為A時間.
B. 原物料,包材全部到位,檢驗合格,生產部門依生產行程安排開始生產該品項為B時間.
C. 生產部門依生產行程安排開始生產到生產完畢檢驗合可以出貨為C時間.
D. 生產完畢檢驗合可以出貨到客戶完成訂貨手續,收到貨為D時間.
T. 總需要時間為T,T=A+B+C+D,從業務部門的銷售預估提交到客戶收到產品計算銷售目標.
從生產標準流程時間圖來看銷售預估提出時間,以是否有足夠時間來備料生產為主要依據,再加上作業緩沖時間,預估提前時間是多少就可以算得出來,為了方便作業會以月份作為預估作業時間,例如A:12天B:5天,C:3天,D:5天,T=25天,加上作業時間(緩沖時間)5天總共是30天,因此第二次銷售預估必須在30天以前完成.
(3).采購部門物料及包材采購流程,采購部門以市場部門及銷售部門提供的年度銷售預估,作為年度采購合同談判的依據,因為采購價格會與采購數量有關,如果沒有市場部門及銷售部門提供的年度銷售預估數據或提供不準確的數據是無法作好采購合同談判,采購部門會以市場部門及銷售部門提供的年度銷售預估來下單采購.
采購部門以市場部門及銷售部門提供的年度銷售預估及目前現有的庫存量來評估采購的數量,過多庫存的產品應該作適當的調整,市場部門,業務部門,采購部門,生產部門每個月要有一次固定的產銷協調會,來協調采購、生產、銷售的問題.